【護理PODCAST】S3EP2 學士後護理:最好的籌碼就是裝備你自己,不管你以前來自哪裡,不用擔心也不用害怕,想做就去做 ft.33

by Puni

前言

歡迎收聽噗妮聊護理第三季第2集節目,本集節目邀請到33,和我們分享學士後護理的學習經驗,以及在準備考試和就讀過程中的體悟。她提到,雖然一開始對化學工程感興趣,但長時間的實驗室工作讓她意識到自己更需要與人互動,因此選擇了護理。在準備考試階段,她分享了面試經驗,以及當時僅有的幾所學士後護理學校的選擇。更重要的是,33詳細描述了為期三年的學士後護理課程安排,包括基礎醫學、臨床實習和選修課程,以及她如何平衡課業、打工和個人生活。最後,她給予有意就讀學士後護理的聽眾建議,強調熱忱、積極學習態度和體力的重要性,並鼓勵他們在實習期間積極爭取臨床經驗。

如果你覺得…現在的工作、人生好像不是你想要的? 或是希望能更了解自己、探索不一樣的護理職業生涯、想要發展斜槓…Puni有提供一對一的護理職涯諮詢,會針對個別問題與需求,運用相對應的探索工具與方法來協助你。

預約1對1護理職涯諮詢 (含斜槓副業經營)


文章中會有本集節目訪問大綱,如果想要了解完整版,請收聽節目呦↓↓↓

【收聽連結】『S3EP2』學士後護理:最好的籌碼就是裝備你自己,不管你以前來自哪裡,不用擔心也不用害怕,想做就去做 ft.33

【收聽更多護理師訪談內容】噗妮聊護理Podcast文章與單集總覽

訪綱&時間軸

00:13 前言

01:55 來賓自我介紹

02:57 就讀學士後護理的契機

33大學就讀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,畢業後發現自己需要更多人際互動,與原先想從事醫療相關工作的想法相違背。她提到大學選填志願時,曾考慮護理、營養、職能治療等三類組科系,但因對化學較有興趣而選擇化工系,卻發現課程與想像不同。透過朋友得知學士後護理,並在排除掉不喜歡的科系後,選擇就讀臺北醫學大學學士後護理學系。畢業後進入醫院工作,目前在血液腫瘤科暨安寧病房服務。

06:00 從事護理工作的感受與學士後護理的入學考試,是否有後悔踏入護理領域?

33分享五年護理工作經驗,認為臺灣民眾對於醫療資源較不知足,醫護人員工作辛苦,且部分病患抱持著「花錢就是被服務」的心態。接著,談到她當年報考學士後護理時,選擇的學校只有臺北護理大學、長庚大學和臺北醫學大學三間,三間學校皆需準備備審資料、面試和筆試。她提到當時臺北護理大學的面試包含筆試,而長庚和北醫則採正取,最後選擇北醫,因為覺得北護的面試較困難,包含團體面試及搶答環節。

09:16 學士後護理的入學準備與面試經驗

33認為準備書審資料相對容易,因為可以利用學測準備的資料修改。她認為只要有熱忱和意願,考試並非難事。面試時,老師會根據書審資料提問,問題包含自我介紹、就讀學士後護理的原因、優缺點以及未來規劃等。北醫的面試還包含英文單詞翻譯。33也提到她在大學時期就已選修北醫的線上課程,包含安寧照護相關課程,展現她對護理工作的積極準備。最後,她提到班上同學來自不同背景,包含四十幾歲想圓護理夢的藥學系畢業生,以及美術系、法律系、醫管系、運動保健系和商管系等不同科系背景的同學。北醫學士後護理學制為三年,與其他學校兩年半學制不同,是因為有寒暑假。

14:15 學士後護理課程安排與實習

三年級以前著重基礎醫學和護理專業知識,三年級則以實習為主。課程包含生理學、生物化學、解剖學、微生物學、老年心理學、災難生物學、健康促進、國際見習等。北醫提供豐富資源,學生可申請國外見習,或擔任國際學生的學伴。二年級課程包含內外科、精神科、產科、社區護理及研究概論等。三年級則著重實習,並進行模擬考。課程中也包含 OSCE(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評估) 課程,涵蓋身體評估、鼻胃管灌食、靜脈注射、導尿管置放等實務操作。

18:46 學士後護理學習時間安排與挑戰

每天都有課程,需要自行安排時間。她比較化工系與護理系的時間安排,認為化工系課程更滿,但護理系同學更認真,學習氛圍也更好。她提到在學習過程中,會給自己「及格就好」的底線,並在課後有效率地複習。除了課業,她還兼職打工和家教,認為這樣的生活安排比較不會無趣。她鼓勵想讀學士後護理的人,要了解自己的個性,並確認這是自己想走的路,才能更有動力堅持下去。

23:50 實習經驗與工作選擇

學士後護理的實習安排主要集中在三年級,依科別輪流實習。醫院有獎學金簽約制度,畢業後可選擇留在合作醫院工作。33提到她沒有提早選擇醫院,而是與同學分組到不同醫院實習,因此能了解不同醫院的運作模式。實習包含基本護理、內外科、產兒科、精神科及行政等。行政實習包含學習排班、參與行政專案等。

31:09 學士後護理的優劣勢、建議與結語

優勢是學員思考邏輯成熟,理解力較好,且能將過去專業與護理結合。劣勢是部分人擔心與其他護理人員相處不融洽,但她認為重要的是自身表現和積極態度,而非學歷背景。她建議想讀學士後護理的人要有熱忱、積極學習、評估自身體力,並到醫院觀察護理師的工作內容。

訪談內容為來賓個人經驗分享,不同地區或醫院可能有所差異,僅供參考,不代表本節目之立場。

這是你人生第二個選擇,而且是你自己的選擇,每個人來到這裡都會有自己的原因跟目的
大家好像就會更認真投入在讀書這件事情上,所以你就會被這個氛圍所感染

33(血液腫瘤暨安寧病房護理師)

重點整理

  • 33是一位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畢業生,因渴望人際互動而選擇就讀學士後護理,並在血液腫瘤科暨安寧病房工作。
  • 學士後護理學生背景多元,來自不同科系,例如美術系、法律系、醫管系等,展現其學習彈性與多元發展潛力。
  • 學士後護理學制為三年,與四年制大學相比,其課程設計更著重專業科目,並將大一通識課程納入先前大學學歷中,縮短學習時間。
  • 面試學士後護理時,學校會根據申請者的備審資料提問,並可能包含英文翻譯等考題,以評估申請者的綜合能力。
  • 學士後護理的優勢在於學生的成熟度及邏輯思考能力,以及將過去專業知識與護理專業結合的可能性;劣勢則在於部分學生可能需要更多時間適應臨床工作環境。
  • 33在學士後護理就讀期間,除了課業外,還兼職打工及家教,展現其時間管理能力及積極學習態度,她建議有意就讀學士後護理的學生,應評估自身對護理工作的熱忱、體力及時間管理能力,並積極爭取臨床實習機會。

名詞解釋

學士後護理:指大學畢業後再就讀的護理學系,讓非護理背景的大學畢業生也能成為註冊護理師。 這在台灣近年來越來越普及,旨在解決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。

OSCE: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評估 (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) 的縮寫,是一種評估醫護人員臨床技能的標準化方法。 透過模擬真實臨床情境,評估學生執行特定醫療程序的能力。

安寧療護:指針對末期病人及其家屬提供的全人照護,著重於減輕病人的痛苦和提升生活品質,而非著重於治癒疾病。

血液腫瘤科:醫院的一個科別,專門治療血液系統疾病(如白血病、淋巴癌)和腫瘤疾病(如癌症)。

實證:指基於科學證據的醫療照護方法。 在護理職場上,實證醫學被廣泛應用,護理人員需要運用實證來支持其臨床決策和照護方法。

書審:指申請入學時,需要提交個人資料、學習經歷、作品集等文件供審查委員會評估。 學士後護理的申請程序通常包含書審和面試兩個環節。

文章中會有本集節目訪問大綱,如果想要了解完整版,請收聽節目呦↓↓↓

【收聽連結】『S3EP2』學士後護理:最好的籌碼就是裝備你自己,不管你以前來自哪裡,不用擔心也不用害怕,想做就去做 ft.33

【收聽更多護理師訪談內容】噗妮聊護理Podcast文章與單集總覽


我相信護理不僅僅是一份職業,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存在價值
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,就能打造不一樣的人生

預約1對1護理職涯諮詢 (含斜槓副業經營)

如果你覺得…現在的工作、人生好像不是你想要的? 或是希望能更了解自己、探索不一樣的護理職業生涯、想要發展斜槓…Puni有提供一對一的護理職涯諮詢,會針對個別問題與需求,運用相對應的探索工具與方法來協助你。

預約1對1護理職涯諮詢 (含斜槓副業經營)

You may also like

請留言